中國青年
基本解釋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機關報。月刊。1923年10月創刊于上海。惲代英、蕭楚南、任弼時等任主要編輯和撰稿人。后曾改名《無產青年》、《列寧青年》等。1932年停刊。1939年在延安復刊,恢復原名。1941年又停刊。1948年12月在河北平山復刊。次年遷北京。1966年8月停刊,1978年9月復刊。
成語(Idiom):中國青年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guó qīng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國的年輕人,也可以泛指全體中國公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國青年是指年輕的中國人,通常指年齡在18歲到35歲之間的人群。這個成語強調了中國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代表了年輕一代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的朝氣和活力,也可以用來表達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和鼓勵。在社會活動、教育領域、青年組織等場合中常常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近現代史。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年輕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中國青年這個詞語的出現,體現了對年輕一代的重視和鼓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國青年由兩個詞組成,中國和青年。中國指代整個國家,青年指代年輕的人群。通過結合這兩個詞,形成了一個表示年輕一代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國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2. 我們要鼓勵中國青年勇敢追夢,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年輕人站在中國的地圖上,代表著中國青年的力量和希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中國青年這個成語,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以及中國青年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責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中國青年是祖國的未來。
2. 初中生:我們要努力學習,成為有用的中國青年。
3. 高中生:中國青年應該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國家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作為中國青年,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