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帛
基本解釋
(1).古白布冠。《禮記·玉藻》:“大帛不緌。” 鄭玄 注:“帛,當為白,聲之誤也。大帛,謂白布冠也。”
(2).粗絲織成的厚帛。《周書·明帝紀》:“朕稟生儉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寢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3).指古代行聘問之禮時使者所用的旃。即純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伊昔 梁朝 ,共奉嘉聘。張此大帛,處彼高閎。” 吳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為旃。”
成語(Idiom):大帛
發音(Pronunciation):dà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雄辯,能夠說服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帛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原意指大量的絲綢,用來比喻辭令辯論時雄辯有力,能夠說服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辯論、辭令、演講等場合中的雄辯和有說服力的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其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的歷史。《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一章中描述了齊國大夫管仲的辯才和說服力,其中就有“大帛”一詞的出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表示辭令雄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大帛,讓人無法反駁。
2. 在辯論比賽中,他展現出了大帛的才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大量的絲綢,形象地表示言辭雄辯和有說服力的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辭令、辯論相關的成語和表達方式,如“辯駁”、“言之鑿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課講得真好,像大帛一樣說得很清楚。
2. 初中生:他在班上的演講真是大帛,讓大家都被他說服了。
3. 高中生:參加辯論比賽的時候,我要展現出大帛的辯才,說服評委和觀眾。
以上是關于成語“大帛”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