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概
基本解釋
嚴正的氣節。《后漢書·孔融傳論》:“若夫 文舉 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動義概而忤雄心。”《宋書·孝義傳·龔穎》:“ 縱 雖殘兇,猶重義概。” 明 李東陽 《西社別言詩引》:“筆陣橫霜,聳西臺之義概。”
義概(yì gài)
發音:yì gài
基本含義:指言辭、文辭的意義和大意。
詳細解釋:義概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義”和“概”兩個字組成。義指言辭的意義,概指大意、概括。義概表示言辭的意義和大意。這個成語強調了言辭所傳達的意義和信息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常常需要理解和表達準確的言辭意義。當我們閱讀文章、寫作文、進行交流時,我們都需要關注言辭的準確性和清晰度。在這些情境中,我們可以使用義概來強調言辭的意義和大意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起源記錄義概這個成語的來源,但是它是由兩個常用的漢字組成,具有易于理解和記憶的特點。
成語結構:義概是一個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含義,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義。
例句:
1. 在寫作文時,要注意用詞準確,表達清晰,不要模糊了義概。
2. 這篇文章的義概很明確,讓人一目了然。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義概的兩個字分開來記憶,然后聯想到它們的含義。義概的意思就是言辭的意義和大意,所以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他的言辭傳達了他的意義和大意。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更多與言辭和意義相關的成語,例如“言之有物”、“言簡意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不然就聽不懂義概了。
初中生:寫作文要注意準確表達,不能模糊了義概。
高中生: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必須抓住主題,突出義概。
大學生:在學術論文中,要注重深入分析,準確把握義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