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俗
成語(Idiom):傷俗(shāng sú)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g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背社會風俗,不合禮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傷俗是指行為舉止違背了社會風俗,不符合禮儀規范。這種行為常常被視為不端、不雅,會給他人帶來困擾或不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正式的場合,特別是公共場所,我們應該遵守社會風俗和禮儀規范,不做傷害他人感情或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盜跖》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盜跖的人,他為人兇暴傲慢,不尊重禮節,傷害百姓并破壞社會秩序。因此,人們常用“傷俗”來形容違背社會風俗和禮儀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傷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傷”和名詞“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是很傷俗的行為。
2. 他的舉止粗魯無禮,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真是太傷俗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傷害社會風俗”相聯系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公共場合穿著不得體,舉止粗魯,傷害了他人的感情和社會道德,違背了社會風俗和禮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社會風俗和禮儀相關的成語,如“不修邊幅”、“不守婦道”等,可以幫助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尊重老師和父母的意見,不要做傷俗的事情。
2. 初中生:在參加重要場合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舉止,避免傷俗。
3. 高中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不做傷害社會風俗的事情。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做違背社會風俗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