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儈
基本解釋
買賣馬匹居中牟利的商人?!?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貨殖列傳》“節駔會” 裴駰 集解引 南朝 宋 徐廣 曰:“駔音祖朗反,馬儈也。”
成語(Idiom):馬儈(mǎ zhuàn)
發音(Pronunciation):mǎ z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夫、車夫,也比喻做小人、奸詐之事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儈是由“馬”和“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馬指的是馬夫、車夫,儈指的是小人、奸詐之人。馬儈原指馬夫、車夫,后來泛指做小人、奸詐之事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場合,用來形容行為卑鄙、不誠實的人,或者指那些投機取巧、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郭璞傳》中,原文是:“兒坐輿馬,使兒婢主之,乃為馬儈,封安樂侯。”郭璞是晉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的兒子坐輿馬,卻讓婢女來主持駕駛,被人指責為馬儈,最終被封為安樂侯。從此,馬儈就成了指卑鄙、奸詐之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馬儈中,“馬”是主語,指馬夫、車夫,“儈”是謂語,指小人、奸詐之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陰謀詭計,真是個馬儈。
2. 這個人說話總是虛偽,簡直就是個馬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夫、車夫的形象,想象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地做壞事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馬前潑水”、“馬首是瞻”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老是欺負別人,真是個馬儈。
2. 初中生:他為了考試作弊,想了很多奸詐的辦法,真是個馬儈。
3. 高中生: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真是個馬儈。
4. 大學生:這個政客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做出了很多不誠實的承諾,簡直就是個馬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