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書
成語(Idiom):裁書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刪除、刪減書籍內容,使其變得精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裁書是由“裁”和“書”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裁,意為刪減、刪除;書,指書籍。裁書的意思是刪除書籍中的一些內容,使其變得更加簡潔、精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裁書可以用來形容對書籍進行刪減,使其內容更加精煉。也可以用來比喻對文稿、文件等進行精簡修改,以提高其質量和可讀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裁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大夫子貢向魯僖公推薦了一位文學才子,僖公很喜歡他的文章,但是覺得篇幅過長,于是命令貢將其文章裁減為三千字。最終,這位才子接受了裁減,將文章刪減得更加簡明扼要,展現了更高的文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裁”和名詞“書”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小說太啰嗦了,需要裁書一下才能更吸引讀者。
2. 編輯建議對這篇文章進行裁書,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書上面有一個剪刀,表示對書籍進行裁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裁書相關的成語,如“削足適履”、“刪繁就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學會裁書,把不需要的東西刪掉,只留下重要的。
2. 小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我會裁書,把冗長的句子刪減為簡潔的表達。
3. 中學生:老師要求我們在寫作文時進行裁書,去掉一些無關的細節,使文章更有邏輯性。
4. 大學生:在寫論文時,我會對參考文獻進行裁書,只選擇最相關的資料進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