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舉善薦賢
發(fā)音(Pronunciation):jǔ shàn jiàn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推舉善良的人,推薦有才能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舉善薦賢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舉”意為推薦,提拔;“善”意為善良,美好;“薦”意為推薦。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推舉善良的人,推薦有才能的人。它強調了推薦優(yōu)秀人才和善良品質的重要性,鼓勵人們在選拔人才和任用人才時注重品德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舉善薦賢這個成語常用于表達推薦和任用人才的意義。在職場中,可以用來形容領導或者公司在選拔人才時注重品德和能力,推薦優(yōu)秀的候選人。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生活中積極推薦有才能和善良品質的人,為社會和他人做出積極貢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刑法志》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官員劉向參與選拔人才的故事。劉向在選拔官員時,不僅重視他們的才能,還注重他們的品德。他認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夠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因此,他經(jīng)常推薦有才能和善良品質的人,被人們稱為“劉向薦賢”。后來,人們將這種推薦善良和有才能的人才的行為總結為“舉善薦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舉善薦賢,為公司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2. 他一直秉持著舉善薦賢的原則,幫助了很多有才能的年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舉善薦賢”拆分成三個部分,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
- “舉”可以聯(lián)想為舉起手來推薦;
- “善”可以聯(lián)想為善良的品質;
- “薦”可以聯(lián)想為推薦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中國文化和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和文章,或者參加相關的文化活動。此外,還可以通過與中國人交流和交往,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和成語的使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舉善薦賢,選我當班長了。
2. 初中生:我們班級舉善薦賢,推選了一位德才兼?zhèn)涞陌嚅L。
3. 高中生:學校舉善薦賢,選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
4. 大學生:在評選學生干部時,我們學院始終秉持舉善薦賢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