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稂
成語(Idiom):秕稂(bǐ lá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ǐ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nóng)作物的秕秧和稂草,比喻不能用來做成大事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秕稂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秕指稻谷的秕秧,稂指稻谷的稂草。秕秧和稂草都是農(nóng)作物的副產(chǎn)品,不能用來做成大事,因此秕稂成語比喻不能成就大事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秕稂常用于形容那些無能力、無才干、無用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會空談、不會實際行動的人,或者指責那些沒有價值、沒有成就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秕稂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荀子·勸學》。故事中,荀子講述了一個農(nóng)夫種植稻谷的故事。農(nóng)夫在田地里種下了稻谷,但是由于他平時不勤奮,不認真照料,結果稻谷長得很差,只有一些秕秧和稂草,不能成為糧食。荀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勤奮努力,才能成就大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秕稂由兩個單字組成,秕和稂,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意義完整的成語,用來比喻無能力、無用的人或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由于管理不善,最終變成了一場秕稂。
2. 他雖然口才很好,但只是個秕稂,做不了什么實際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秕稂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農(nóng)田里長滿了稻谷,但只有一些秕秧和稂草,不能成為糧食。這樣的景象可以幫助你記住秕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秕短言長、秕言謬說等,來豐富對比喻無能力、無用的人或事物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會說大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真是個秕稂。
2. 初中生:這個團隊里有太多的秕稂,沒有一個人能夠帶領大家完成任務。
3. 高中生:他雖然成績優(yōu)秀,但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個秕稂,沒有什么實際能力。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由于管理不善,最終變成了一場秕稂,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