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銳
成語(Idiom):明銳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r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思維敏捷、見識深刻,洞察力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銳一詞由“明”和“銳”兩個字組成。其中,“明”表示明亮、清楚,指清楚地看到問題的本質;“銳”表示鋒利、敏銳,指思維敏捷、見識深刻。因此,“明銳”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對問題有深刻的洞察和敏銳的思維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思維敏捷、見識深刻,常用于贊美某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明銳”這個成語的故事并不多見。它是從《左傳》中的一句話演變而來:“明銳于心”。這句話出自《左傳·宣公十年》。在這個故事中,晉國宣公問齊國公子糾:“君明銳于心乎?”公子糾回答說:“不敢稱明銳,但愿為明銳。”這句話意味著公子糾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明銳的心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即“明”和“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維非常明銳,總能看到問題的本質。
2. 她的洞察力非常明銳,經常給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明銳”與“明亮的鋒利”聯系起來,形象地表達出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智慧、洞察力相關的成語,如“智勇雙全”、“睿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思維非常明銳,總是能夠迅速解決問題。
2. 初中生:她的洞察力非常明銳,經常能夠看到問題的內在原因。
3. 高中生:他的見識非常明銳,對于社會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
4. 大學生:她的思維敏捷、見識深刻,被老師稱為明銳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