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杵
基本解釋
(1).玉制的舂杵,亦用作舂杵的美稱。 宋 陸游 《玉京行》:“爐開沐浴時日良,清夜玉杵聞琳房。”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四:“酒仙飄逸不知茶,可笑流涎見麴車。玉杵和云舂素月,金刀帶雨剪黃芽。”
(2). 唐 裴铏 《傳奇·裴航》載, 裴航 以玉杵臼為聘禮,娶 云英 仙去。后因以玉杵指求婚之聘禮。 明 楊珽 《龍膏記·空訪》:“多情委路塵,怕永負今生玉杵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千金覓玉杵,殷勤手自將。”參見“ 玉杵臼 ”。
(3).傳說月中有白兔持杵搗藥,因以玉杵指月亮。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玉杵秋空,憑誰竊藥把 嫦娥 奉。”
(4).山藥之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蔬谷上·山藥》:“《清異録》: 吳淑 《冬日招客》詩云:‘曉羹沉玉杵。’玉杵,謂山蕷。”
成語(Idiom):玉杵
發音(Pronunciation):yù c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堅固的意志和毅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杵是古代用于磨碎藥材的工具,由于玉質堅硬,所以比喻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毅力。這個成語可以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能夠堅持不懈,不畏艱辛,勇往直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玉杵多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追求目標時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玉杵的故事源于《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張耳和陳馀是項羽的兩位重要將領,他們在戰斗中表現出了極高的勇氣和毅力。在一次作戰中,陳馀的劍被敵人打斷了,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抓起了一根附近的玉杵,繼續戰斗。這個故事成為了形容堅韌不拔的成語“玉杵”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如同 + 玉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意志像玉杵一樣堅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勇往直前。
2. 她的毅力就像玉杵一樣,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她的前進步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玉杵與堅固、堅定的意志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手持玉杵,堅定地磨碎藥材,象征著他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毅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堅持不懈、毅力相關的成語,如“鍥而不舍”、“堅持不懈”等,進一步擴展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玉杵一樣堅持學習,不斷進步。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的壓力時,我要像玉杵一樣堅持下去,不放棄。
3. 高中生:只有像玉杵一樣堅定的意志,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取得成功。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像玉杵一樣堅韌不拔,克服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