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霄
基本解釋
天空極高處。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四:“太霄何冥冥,靈真時下游。” 唐 楊炯 《老人星賦》:“瞻太霄而踴躍,伏前庭而俯僂。”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官列奏》:“蕩累神宇澄,遺塵太霄逈。”
成語(Idiom):太霄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天空高遠,云霞繚繞,景色壯麗美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霄是由“太”和“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太指極大,霄指天空。太霄合在一起,形容天空的高遠壯麗,云霞繚繞的美景。它常用來形容山峰高聳入云,云霞繽紛的壯麗景色,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志向遠大,抱負雄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霄通常用來形容自然景觀或人的志向、抱負。在描述大自然時,可以用來形容山峰高聳入云,云霞繚繞的美景。在形容人的志向、抱負時,可以形容人的遠大目標,雄心壯志。這個成語常用于文學作品、詩歌、散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霄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東漢時期文學家趙岐的一首詩:“太霄何以報平生,松柏生平只為榮。”這首詩表達了趙岐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美,以及對自己一生追求榮譽的心愿。后來,太霄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高遠壯麗的景色和人的遠大抱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霄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峰高聳入云,真是太霄了!
2. 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追求太霄的目標。
3. 看到太霄的美景,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壯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太霄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高山之巔,仰望高遠的天空,云霞繚繞,景色壯麗美好,這樣的景象就是太霄。聯想這個畫面的同時,可以反復念念成語的發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大自然景觀相關的成語,如“云霞五色”、“白云蒼狗”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爬上了山頂,看到了太霄的美景。
2. 初中生(14歲):我立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實現太霄般的抱負。
3. 高中生(17歲):站在城市的高樓上,俯瞰夜空中太霄般的繁華。
4. 大學生(20歲):我希望將來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追求太霄的目標。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學習和理解成語“太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