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食
基本解釋
(1).謂日食一斗糧。《墨子·雜守》:“斗食,終歲三十六石;參食,終歲二十四石。” 孫詒讓 間詁引 蘇時學 曰:“據下言斗食食五升,又言日再食,是一食五升,再食則一斗,以終歲計之,當三十六石也。”
(2).俸祿微薄的小官。《戰國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內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國之人者乎?”《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顏師古 注:“《漢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説,斗食者,歲奉不滿百石,計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宋 司馬光 《遠謀》:“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憂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懷茍且之計,莫肯為十年之規,況萬世之慮乎?”
(3).泛指食俸祿者,即官吏。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二:“萬不至章甫縫掖之士,尺板斗食者流,獨無含咀宮商,規橅 秦 柳 者。”
(4).謂生活清貧。 宋 葉適 《朝請大夫司農少卿高公墓志銘》:“今 高 氏子弟往往耦耕斗食,密房壞戶,一燈熒熒,挾冊呻吟,如布衣寒士。”
亦作“鬭食”。見“ 斗蝕 ”。
成語(Idiom):斗食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爭斗爭奪食物,形容人們爭相爭奪利益或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食意為爭奪食物,比喻人們為了利益或地位而爭斗不休。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進行激烈爭斗的場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食常用于描述人們爭奪權力、地位、資源或利益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社會上的激烈競爭,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之間的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次國君聚集了一群貪婪的官員,讓他們在一個宴會上爭奪食物。這些官員爭相搶奪食物,最后導致了混亂和爭斗。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爭奪利益或地位的激烈競爭,成為了成語“斗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斗”為動詞,表示爭斗;“食”為名詞,表示食物。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高層內部斗食,導致了公司的業績下滑。
2. 政治斗食經常發生在選舉期間,候選人為了爭奪選民的支持而進行激烈競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處在一個饑餓的世界中,與其他人爭奪有限的食物資源,形成了激烈的斗爭場面。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斗食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例如“爭食”、“斗爭”、“食利”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相關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學校里,同學們經常斗食,爭奪食堂里的美食。
2. 初中生:社團成員之間為了爭取主席職位而斗食不休。
3. 高中生:考生們為了爭奪大學錄取名額而斗食不止。
4. 大學生:實習生們為了爭取優秀的工作機會而斗食爭奪。
5. 成年人:同事之間為了晉升而斗食,競爭異常激烈。
希望這個關于“斗食”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