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汁
成語(Idiom):腦汁(nǎo zhī)
發音(Pronunciation):nǎo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考時動用的智慧和創造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腦汁是指人在思考和創造過程中所動用的智慧和創造力。它強調了人的頭腦活動和智力的重要性,意味著付出大量的思考和努力來解決問題或創造新的想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腦汁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或創造新想法時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更加努力思考和創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腦汁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白居易在詩中寫道:“銜泥燕,念腦汁。”意思是燕子銜泥來建造巢穴,表示燕子動用了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后來,腦汁逐漸成為一個用于形容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腦汁是一個名詞詞組,由“腦”和“汁”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解決這個難題時動用了很多腦汁。
2.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動用腦汁來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腦汁”與思考和創造力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的大腦在思考和創造時像流動的汁液一樣,不斷產生智慧和創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腦汁相關的成語和表達,如“煮豆燃豆萁”、“發揚腦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用了很多腦汁才解出這道數學題。
2. 初中生(12-15歲):老師說我們要動動腦汁,找到一個創新的主題來展示。
3. 高中生(15-18歲):考試前要多動動腦汁,提高解題能力。
4. 大學生(18歲以上):在創業的過程中,需要動用大量的腦汁來找到獨特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