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厚古薄今
發音(Pronunciation):hòu gǔ bó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古代事物看得重,對現代事物看得輕。形容人對過去的事物非常推崇,對現在的事物不以為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厚古薄今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厚古”、“薄今”。其中,“厚古”表示對古代事物看得重,推崇古代文化、傳統和歷史;而“薄今”則表示對現代事物看得輕,對現代文化、傳統和歷史不以為然。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對過去的事物非常推崇,對現在的事物不重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沉迷于古代文化、傳統和歷史,對現代社會、科技和文化不感興趣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于追求古代文化和傳統,忽視了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其中有一篇叫做《昭公十四年》的篇章,講述了昭公對待古代和現代事物的態度。這個故事通過昭公的言行,表達了對古代事物的推崇和對現代事物的輕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厚古+薄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古代文化非常熱衷,總是厚古薄今。
2. 這個學校注重傳統教育,非常厚古薄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三個字分別記憶,然后通過造句來鞏固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古代文物,用厚重的手撫摸,然后對現代事物漠不關心,用輕薄的手指輕輕觸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文化和傳統的知識,同時也要關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可以通過閱讀歷史書籍、參觀博物館等方式來增加對歷史和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學習古代的詩詞,因為我厚古薄今。
初中生:有些同學只關注游戲和娛樂,他們對歷史不感興趣,真是厚古薄今。
高中生:我們應該既重視傳統文化又關注現代社會的發展,不要陷入厚古薄今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