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雞
成語(Idiom):鶴雞
發音(Pronunciation):hè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姿態或表現異常不協調或不相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鶴是一種高雅、傲立的鳥類,而雞則是一種普通、平庸的鳥類。鶴雞這個成語用鶴和雞這兩種鳥來比喻人或事物的表現不協調,不相稱。它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貌、品質、姿態等方面的差異很大,顯得特別突出或不和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儀表、品德、能力等方面的不協調或不相稱。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外觀、性質、特點等方面的不一致或不和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鶴雞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后漢書·楊修傳》。據說楊修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有一次在宴會上看到一個人面貌丑陋,但舉止卻非常高雅,就用鶴雞來形容他的外貌與舉止的不協調。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儀表和舉止真是鶴雞不合,一點都不相稱。
2. 這幅畫的色彩搭配太鶴雞了,完全不搭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鶴和雞的形象對比,想象一只高雅的鶴站在一只普通的雞旁邊,形成鮮明的對比,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成語有關的詞語,了解其起源、含義和使用方法,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穿著和發型太鶴雞了,一點都不搭配。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成績和他的努力程度鶴雞不合,完全不符合常理。
3. 高中生:這個演員的表演水平和他的知名度鶴雞不合,完全不相稱。
4. 大學生:這家餐廳的菜品和它的價格鶴雞不合,性價比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