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坐
基本解釋
◎ 入坐,入座 rùzuò,rùzuò
[take one’s seat;be seated] 坐到位子上;就位
客人們都入坐了就上菜
詳細解釋
亦作“ 入座 ”。就座。《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於是乃延入坐,為上客。”《史記·樊噲列傳》:“時獨 沛公 與 張良 得入坐, 樊噲 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薄缎旅裢韴蟆?984.7.31:“我是帶著一種愉快的心情在餐桌邊入座的。”
成語(Idiom):入坐
發音(Pronunciation):rù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進入座位,坐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入表示進入,坐表示坐下。該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進入座位,坐下。在日常生活中,入坐可以用來表示進入會議室、教室等場所并坐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入坐這個成語常常用在禮儀場合,如會議、講座、宴會等。在這些場合,人們通常會在主持人或主賓的指示下入座。此外,入坐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進入狀態,專心致志地從事某項活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入坐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意義組合而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入坐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動詞入和動詞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請各位嘉賓入坐,宴會即將開始。
2. 會議開始了,大家請入座。
3. 老師一進教室,同學們紛紛入坐,準備上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來記憶入坐這個成語。例如,與入坐相反的成語是退坐,表示離開座位。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入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入坐相關的成語,如入座有序、入座問題等。這些成語都與禮儀和座位相關,加深對入坐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一進教室,我們都迅速入坐,準備上課。
2. 初中生(13-15歲):在家長會上,我們要禮貌地等待主持人的指示,然后入坐。
3. 高中生(16-18歲):參加大型會議時,入坐要注意不要打擾到其他人,保持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