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途
成語(Idiom):觸途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觸犯法紀或觸犯上級權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觸途源于《左傳·宣公十三年》:“觸途者,犯也。”意為觸犯法紀、犯罪或觸犯上級權威。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觸犯規則或權威的嚴重性和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違反法律法規、觸犯紀律或挑戰權威的行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顧后果、不尊重規則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一部記載春秋時期歷史的古代文獻,其中記載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和成語的起源。觸途的故事起源于公元前538年,當時齊國的宣公十三年,齊國有一個人觸犯了法紀,被稱為“觸途者”。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觸途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觸”和名詞“途”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觸途而被開除出黨。
2. 這個公司的員工不敢觸途,工作紀律非常嚴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觸犯途徑”,觸途的意思就是觸犯規則、違反法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觸怒”、“觸礁”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觸途而被老師批評。
2. 初中生:這個學生觸途了,被校長請家長了解情況。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他不能觸途,要帶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4. 大學生:大學生要自覺遵守校規,不要觸途,否則會受到嚴厲的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