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賞
基本解釋
請求賞賜;乞求恩賜。 明 孟稱舜 《死里逃生》第四出:“ 楊爺 把兩個和尚已殺了,我們拿了衣巾去討賞。”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盧溝橋》:“﹝ 盧溝橋 ﹞關上見箱籠稍多,任意討賞。” 申躍中 《一盞抗旱燈下》:“這不是向大自然討賞是什么?”
成語(Idiom):討賞 (tǎo shǎng)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sh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討好、巴結的方式來爭取別人的歡心和賞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賞是由“討”和“賞”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討意為討好,賞意為賞識。討賞的基本意思是通過討好、巴結來爭取別人的喜歡和賞識。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表示用虛偽的方式來獲取利益或追求個人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賞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語境中,用來形容某人用虛偽的方式來討好他人,以獲取某種利益或追求個人目的。比如,他總是討賞上司,希望能夠得到晉升。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對權勢者的奉承和巴結,以獲取特殊待遇或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賞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公叔文子的人,他以巴結討好的方式來爭取君王的歡心和賞識,最終獲得了高官厚祿。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那些用虛偽的方式來討好他人以獲取利益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討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討賞上司,希望能夠得到晉升。
2. 她巴結領導,以求得討賞。
3. 他用討賞的方式來獲取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賞”這個成語與虛偽、巴結等詞語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其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用虛偽的方式去討好他人,以獲取利益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討賞相關的成語,如討好、巴結等,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討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討賞老師,總是主動幫助其他同學。
2. 初中生:她為了討賞同學,經常給他們買零食。
3. 高中生:他為了討賞考官,特意準備了一份精心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