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
基本解釋
(1).古地名。即 西周 的 東都 洛邑 。故址據傳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郊。《書·洛誥》:“ 召公 既相宅, 周公 往營 成周 。”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五:“ 洛陽 者, 周公 營下都以遷 殷 頑民,是為 成周 。”
(2).借指 周公 輔 成王 的興盛時代。 漢 揚雄 《解嘲》:“有建 婁敬 之策於 成周 之世,則繆矣。” 唐 陳陶 《閑居雜興》詩之二:“一顧 成周 力有餘,白云閑釣五溪魚。”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征序》:“夫《關雎》始《風》,《清廟》始《頌》,《鹿鳴》始《小雅》,《文王》始《大雅》,撥亂返正,而多士翕化,思進進善,而天下向風, 成周 之盛,虨乎備矣。”
成語(Idiom):成周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或事物的發展過程達到了最高點或最佳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周是由“成”和“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成”意為事物的發展和形成,也可以表示達到某種狀態或產生某種結果;“周”意為完整、完備。成周的含義是指事物或事情的發展過程達到了最高點或最佳狀態。它強調了事物的圓滿和完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周常用來形容事物的發展或進展達到了最佳狀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計劃、一個項目或一個事業的順利進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能力、技術、表演等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成周也可以用來形容一段感情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或順利進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周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魏策一·春秋》。據傳,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昭王曾經擔心自己的國家會有危機,于是找到了一位卜卦的專家。卜卦的專家告訴魏昭王,只要魏國的國運能夠達到成周的狀態,就不會有任何的危機。于是,魏昭王開始努力發展國家,使國家的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佳狀態。最終,魏國的國運確實達到了成周的狀態,國家安定繁榮,沒有遭受任何的危機。從此以后,人們就用成周來形容事物或事情的發展達到最佳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周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成周了。
2. 他的演技已經成周,深受觀眾的喜愛。
3. 這段感情正處于成周的狀態,兩個人非常幸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周與“完美”、“圓滿”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也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事物或事情的發展過程達到了最佳狀態的畫面,來加深對成周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成周相關的成語,如“成全”、“成仁”等。也可以探索成周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文學、藝術、商業等方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畫畫水平終于成周了,老師夸獎了我。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團隊的合作已經成周,項目進展非常順利。
3. 高中生(16-18歲):我努力學習,希望我的成績能夠成周,考上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19-22歲):我的創業計劃已經成周,公司發展迅速,獲得了投資。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成周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