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苜蓿
成語(Idiom):黃花苜蓿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g huā mù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過時或不再有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黃花苜蓿是指苜蓿的花已經開黃了,代表著苜蓿已經過了可以作飼料的時候,不再有用。用來形容人或事物過時、不再有用或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過時、不再有用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事物過時、不再有用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黃花苜蓿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中,故事中描述了一位叫季友的人在戰爭中負責給士兵們提供苜蓿作飼料。有一天,他的苜蓿已經過時了,但他仍然想把它們給士兵們吃,結果士兵們不愿意吃這些黃花苜蓿,認為已經不再有用。從此,黃花苜蓿就成為了形容過時或不再有用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黃花(Adjective)+苜蓿(Noun)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發明已經過時了,已經是黃花苜蓿了。
2. 他的觀念太陳舊了,已經是黃花苜蓿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黃花苜蓿的花已經開黃了,代表著不再有用,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一代宗師”、“一蹴而就”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舊玩具已經是黃花苜蓿了,我要換新的玩具。
2. 初中生:這本書已經過時了,是黃花苜蓿,我不想再讀了。
3. 高中生:這種傳統的禮儀已經是黃花苜蓿了,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