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地芥
成語(Idiom):拾地芥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dì j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拾取地上的芥菜。比喻對小事情過分計較,不能容忍一點兒小錯誤或缺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拾地芥一詞來源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宣王問于晏子曰:‘吾欲得人而與之政,子何如?’晏子對曰:‘王欲得人而與之政,臣奉王之命,敢不以實對。王左右之臣,或有拾地芥者,王欲與之政,而又將拾地芥,是拾地芥之臣也。’”這里的“拾地芥”原指一種菜,后來引申為拾取地上的芥菜,比喻對小事情過分計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對小錯誤或缺點過于計較的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加寬容和包容,不應該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太過挑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拾地芥一詞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故事中晏子向齊宣王解釋,如果國王選擇拾地芥的人來執(zhí)掌政務,那么這個人就是過于計較小事情的人,不適合擔任重要職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拾地芥的結構是“拾地(verb + noun)+ 芥(noun)”,其中“拾地”表示動作,“芥”表示芥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同事的一點小錯誤就大發(fā)雷霆,真是拾地芥之人。
2. 這個老板對員工的微小失誤總是斤斤計較,真是個拾地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成語進行對比記憶,例如“揀大梁”,意為選擇重要的事物。拾地芥與揀大梁形成對比,幫助記憶兩者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瑣屑之事”、“糾纏不休”等,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你為什么總是拾地芥,我們只是忘記了一點功課。
2. 初中生:他是個拾地芥之人,總是對別人的缺點挑三揀四。
3. 高中生:老師對學生的一點小過失也不能容忍,真是太拾地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