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昃
基本解釋
(1).日中及日偏斜。泛指過午。《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孔 傳:“從朝至日昳?!?孔穎達(dá) 疏:“言 文王 勤於政事,從朝不食,或至於日中,或至於日昃,猶不暇食,故經(jīng)中、昃并言之。” 唐 張九齡 《為何給事進(jìn)亡父所著書表》:“伏惟陛下聽政中昃,觀書乙夜,思上皇而合道,恨古人於同時?!?宋 王安石 《垂虹亭》詩:“晨興坐其上,傲兀至中昃?!?br>(2).謂日過午而漸西斜。 唐 李白 《君有所思行》:“圓光過滿缺,太陽移中昃。” 王琦 注:“《周易》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p>
中昃(zhōng zè)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ōng z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太陽在中午時分高懸于天空,照射光明無遮蔽的狀態(tài)。比喻事物光明正大,毫無隱瞞。也用來形容人品德光明、無所隱瞞。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昃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中指太陽在天空中午時分高懸,昃指太陽高照的狀態(tài)。中昃合起來表示太陽高照無遮蔽,比喻事物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隱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品德高尚,毫無假意。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表達(dá)事物或人的光明正大,不隱瞞任何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昃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特別是需要表達(dá)光明正大、無所隱瞞的情況。例如:在商業(yè)談判中,你可以用中昃來表示你的誠意;在個人交往中,你可以用中昃來形容一個正直、真誠的人??傊嘘究梢杂脕硇稳萑魏问挛锘蛉说墓饷髡蟮臓顟B(tài)。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中昃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尚書·洪范》。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和光照來判斷時間。當(dāng)太陽在中午時分高懸于天空,照射光明無遮蔽時,人們就稱之為中昃。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事物或人的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隱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中指太陽在中午時分高懸,昃指太陽高照的狀態(tài)。兩個字合起來表示太陽高照無遮蔽,比喻事物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隱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一向中昃,沒有任何隱瞞。
2. 這個公司的經(jīng)營方式一直都是中昃的,非常值得信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中昃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太陽在中午時分高照,照射光明無遮蔽的狀態(tài),表示事物或人的光明正大,沒有任何隱瞞??梢詫ⅰ爸小弊趾汀瓣尽弊值男螤钆c太陽的形狀相聯(lián)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昃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繼續(xù)學(xué)習(xí)其他與光明正大、無所隱瞞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毫不隱瞞”、“光明磊落”等等。這樣可以豐富你的詞匯量,提高你的表達(dá)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喜歡中昃的人,因為他們從不撒謊。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中昃的人,不要有任何隱瞞。
3. 高中生:只有中昃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4. 大學(xué)生:作為一名大學(xué)生,我們應(yīng)該成為中昃的人,坦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