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基本解釋
◎ 本地 běndì
[this locality;native] 說話人所在地區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this locality; local; native
詳細解釋
(1).本來的心性。《論語·子罕》“子絶四” 南朝 梁 皇侃 義疏:“今為其跡涉茲地,為物所嫌,恐心實如此,故正明絶此四,以見本地也。”
(2).當地。對異地而言。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我這里差兩個衙役把這婦人解回 紹興 ,你到本地告狀去。”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前面再沒有地方藏車,必須返回本地山洞子。”
(3).佛教語。又稱法身。指能現出化身之真身。 晉 道安 《舍利禮文》:“本地法身,法界塔婆。” 宋 覺苑 《演密鈔》二:“本地法身者,即實相法身也。一真實相為萬化之本,猶如於地為萬物之依,故曰本地。言法身者,謂此實相能軌持萬化,即此軌持,假名為身。法即身,故本地即法身。”
成語(Idiom):本地(běn dì)
發音(Pronunciation):běn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本地是一個名詞短語,由“本”和“地”兩個字組成。其中,“本”表示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地”表示地方。本地的基本含義是指事物所在的地方或人的出生地。它強調了事物與特定地域的緊密聯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本地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某事或某人與特定地域的關系。例如,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是在某個城市或地區出生長大的,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事物所在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本地來介紹自己的出生地或者詢問別人的出生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本地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的鄉村生活。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主要以農耕為主,大多數人都在自己的家鄉從事農田勞動。因此,本地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中心,也成為了人們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本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名詞短語,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是本地人,對這里的風土人情很熟悉。
2. 這個公司的總部設在本地,所以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
3. 他是一位本地作家,他的作品都以家鄉為背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本地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地圖上標記著自己出生地的標志,然后與“本地”這個詞語聯系起來。這樣,每次想起本地這個詞語時,就會聯想到自己的出生地,從而記憶更加深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地方相關的成語,如“外地”、“異地”等,以擴展對地域相關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本地人,我在這里長大。
2. 初中生:這個景點吸引了很多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
3. 高中生:這所大學是本地的頂尖學府,吸引了很多優秀的學生。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