舄鹵
成語(Idiom):舄鹵 (xì lǔ)
發音(Pronunciation):xì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舄(xì)容器盛取鹵水,形容人勤儉節約、不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舄,古代一種用來盛取鹵水的容器,類似于現代的盆或盤。鹵,指鹽水。成語“舄鹵”形容一個人勤儉節約,不浪費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生活中節儉節約的態度,或者用來勸誡別人不要浪費資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舄鹵的成語出自《戰國策·燕策四》,“燕王孫皓問趙使者曰:‘舄鹵何如?’使者曰:‘臣聞之,舄鹵者,鹵水之器也。夫燕之舊器,雖舄鹵猶不足,況乎斗鹵乎?’”這個故事中,燕王孫皓詢問趙國使者舄鹵的意思,使者回答說,“舄鹵者,鹵水之器也。夫燕之舊器,雖舄鹵猶不足,況乎斗鹵乎?”意思是說,燕國的舊器皿不足以盛取鹵水,更不用說盛取斗鹵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舄鹵的含義是勤儉節約,不浪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舄鹵”,表示一個人的節儉節約的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家境貧寒,對待物質非常舄鹵。
2. 這個公司的經營理念是舄鹵為先,不浪費任何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舄鹵聯想為一個古代的容器,用來盛取鹵水,表示一個人節儉節約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節儉節約相關的成語,如“精打細算”、“一針見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習舄鹵的精神,不浪費食物。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培養舄鹵的節儉習慣。
3. 高中生:舄鹵不僅是個人的美德,也是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