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俗
基本解釋
流俗,世俗。《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獨脩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清 方苞 《原人上》:“比俗之人,徇妻子則能竭其力,縱嗜欲則能致其身。” 清 方苞 《異姓為后》:“若舍是而求順比俗之情,則非吾之所敢知也。”
成語(Idiom):比俗
發音(Pronunciation):bǐ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超越世俗,超出常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俗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比指的是超越、超出,俗指的是世俗、常規。比俗的意思是超越世俗,超出常規,表示某人或某事物高于一般標準,不受世俗觀念的約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俗常用于贊美或描述某人或某事物與眾不同,超越一般水平,不拘泥于常規的情況。在表揚別人的時候,可以用比俗來形容對方的非凡才能或出色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老子》中,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在《老子》中,比俗是指超越世俗的境界,超越一切的束縛,達到至高無上的境地。后來,比俗逐漸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非凡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藝術造詣比俗,被譽為當代藝術界的奇才。
2. 這部電影的劇情處理非常出色,可謂是比俗之作。
3. 她的領導能力非凡,比俗地帶領團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超越世俗”、“非凡才能”等詞語聯系起來,加深記憶。同時,可以結合例句來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用法和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比俗相關的成語,例如“超凡入圣”、“超群絕倫”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于超越常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媽媽做的菜比俗,每次都特別好吃。
2. 初中生:他的籃球技術比俗,是我們學校最厲害的球員。
3. 高中生: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比俗,總是考第一名。
4. 大學生:他的創業經歷比俗,成功創辦了一家獨特的公司。
5. 成年人:她的領導能力比俗,成功帶領團隊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