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峯
基本解釋
(1).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少室山 ,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 《贈嵩山焦煉師》詩序:“余訪道 少室 ,盡登三十六峯。” 唐 高適 《別楊山人》詩:“不到 嵩陽 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見,三十六峯猶眼前。”
(2).指 福建省 崇安縣 的 武夷山 。 郁達夫 《閩游滴瀝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閩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嶺而外,別的就不足道似的。”
成語(Idiom):三十六峯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shí liù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峰眾多,數量繁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十六峯是指山峰的數量眾多,形容地勢險峻,山峰密布。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山區地形復雜,峰巒疊嶂,景色壯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描述山區的地貌特征,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數量多且錯綜復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十六峯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山水畫。在古代山水畫中,藝術家常常畫出山峰重疊的景象,以表現山區地勢險峻,山峰眾多的特點。后來,人們將這種景象形容為“三十六峯”,并引申出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十六峯是一個名詞性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真是三十六峯,景色非常壯觀。
2. 他的書房里擺滿了書,真是三十六峯,讓人目不暇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三十六峯與山峰眾多的景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山頂上,眼前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山峰,形成了三十六峯的壯麗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歷史,以及其他與山峰有關的成語,如“萬山紅遍”、“一山還有一山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去過一個地方,那里的山真多,就像三十六峯一樣。
2.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山峰真是三十六峯,我想去登山。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真是三十六峯,讀起來很有挑戰性。
4. 大學生:這個城市的建筑物非常高,就像三十六峯一樣,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