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樂
基本解釋
(1).三種樂事。隨文而異。《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泰山 ,見 榮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孔子 曰:‘先生何以為樂?’曰:‘天生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孟子 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韓詩外傳》卷九:“ 子夏 曰:‘敢問三樂?’ 曾子 曰‘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諫,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帶索藍縷,茹草操耜,玩其三樂,守常待終。”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繼先》詩之二:“常笑 梁鴻 歌《五噫》,竊學 榮啟 彈三樂。”
(2).三種愛好。《論語·季氏》:“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孔穎達 疏:“言人心樂好損益之事,各有三種也。”
(3).謂春、夏、秋三時之務。《國語·越語下》:“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 韋昭 注:“三樂,三時之務,使之勸事樂業也。”
祀天、地、鬼的三種音樂。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天之氣始於子,故先以黃鐘;天之功畢於三月,故終之以姑洗。地之功見於正月,故先之以太蔟;畢於八月,故終之以南呂。幽陰之氣,鐘於北方,人之所歸,鬼之所藏之,故先之以黃鐘,終之以應鐘。此三樂之始終也。”
成語(Idiom):三樂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能在困境中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樂是由“三”和“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多次,表示很多次;“樂”表示快樂、喜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能在困苦、困難的環境中多次保持快樂、豁達的心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比如,當一個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但他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的態度并且努力克服困難,那么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三樂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樂”成語的起源,沒有確切的故事或傳說。這個成語的意思比較直觀,就是指一個人在困境中能夠多次保持快樂的心態。因為這個成語的意義比較明了,所以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來解釋其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樂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盡管生活中有很多困難,但他始終保持著三樂的心態。
2.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學會三樂的態度,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三樂”類似的成語或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比如,“三樂”與“三忍”類似,都是形容人在困境中的心態。你可以將“三樂”與“三忍”聯想在一起,這樣就更容易記住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三樂”相關的成語,比如“三苦”、“三難”。這些成語都是形容人在困境中的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遇到了很多難題,但我一直保持著三樂的心態,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
2. 初中生:雖然我在比賽中輸了,但我并沒有氣餒,而是選擇了三樂地接受失敗,并且下次會更加努力。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保持三樂的心態,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希望這個關于“三樂”詞語的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