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帙
基本解釋
(1).亦作“ 書袠 ”。書卷的外套。 晉 王嘉 《拾遺記·秦始皇》:“二人每假食於路,剝樹皮編以為書帙,以盛天下良書。”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上犢車蓬軬,及糊屏風書袠,令不生蟲。”
(2).泛指書籍。 宋 蘇轍 《南窗》詩:“西齋書帙亂,南窗初日升。” 明 李贄 《與焦漪園》:“偶開書帙欲以散悶,而奇字奧義,無從問卜,反增悶耳。” 清 龔自珍 《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詩之五:“回首外家書帙散,大儒門祚古難躋。”
成語(Idiom):書帙(shū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籍的數量很多或者指讀書的人很有學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帙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書指書籍,帙指冊數很多的書籍。這個成語形容書籍的數量很多,也可以形容一個人讀書很多,有很高的學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帙常用于形容圖書館、書店或個人藏書豐富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讀書多、學問淵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世說新語·文學》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晉朝時期,有一位叫杜預的文人,他的藏書很多,幾乎填滿了整個房間。當時有人問他,你的書籍太多了,怎么辦?杜預回答說:“書多如帙,何足為奇。”從此,書帙成為了一個形容書籍豐富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帙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圖書館的藏書豐富,真是一座書帙之地。
2. 他是一位書帙先生,讀過很多書,知識淵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豐富的書籍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房間里堆滿了書帙。你可以嘗試在記憶時將“書帙”這兩個字形象地畫出來,這樣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書籍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經典著作,如《紅樓夢》、《西游記》等。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現代作品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里的書柜里擺滿了書帙,我可以隨時找到喜歡的故事書。
2. 初中生:老師說我是班級里的書帙,因為我平時喜歡讀書,知識比較豐富。
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書帙先生,通過閱讀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