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力
基本解釋
(1).官方征用的役夫。《宋書·王僧達傳》:“﹝ 僧達 ﹞立宅於 吳 ,多役公力。”
(2).共同的力量。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三章:“公議政府有預算之貲,當由各國公力供給,各國當依歲定之數撥給之。”
成語(Idiom):公力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共權力,即政府的權力和行政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力是由“公”和“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公”表示公共、公眾,而“力”表示力量、能力。公力指的是政府的權力和行政力量,是指政府通過法律和行政手段來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權益的能力和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力一詞多用于描述政府的權力和行政力量,可以用于討論政府的執法行為、行政管理等方面。也可以用于批評或贊揚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效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力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漢字的本義和用法組合而成的。在古代社會,政府有著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公民權益的責任,因此公力成為了一個描述政府權力和行政力量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力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部分是“公”,名詞部分是“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行使公力,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
2. 只有依靠公力,才能有效打擊犯罪行為。
3. 市政府的公力在城市管理和服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字與公共事務、社會利益聯系起來,將“力”字與權力、行政力量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力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政府機構的職責,了解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執法能力的發展歷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政府行使公力,保護我們的安全。
2. 初中生:公力是政府的法律和行政手段,用來維護社會秩序。
3. 高中生:政府通過行使公力,實現社會公平和公正。
4. 大學生:公力是政府的權力和行政能力的體現,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