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捐
成語(Idiom):撥捐(bō ju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bō j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捐贈款項或物品給需要幫助的人或機構(gòu)。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撥捐是由動詞"撥"和名詞"捐"組成的成語。"撥"意為分配、調(diào)配,"捐"意為捐贈、贈與。撥捐的意思是將自己的財物或物品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或機構(gòu),以幫助他們渡過困難或改善生活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撥捐一詞常用于描述個人、組織或政府向災區(qū)、貧困地區(qū)、慈善機構(gòu)等提供捐贈的行為。它強調(diào)了人們應該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關(guān)愛弱勢群體,共同構(gòu)建一個和諧社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撥捐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韓非子·有度》一書中。據(jù)說,在古代,有一個富商在捐贈給貧困人士時,他將財物撥給了有需要的人,幫助他們改善生活。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慷慨解囊、捐贈善款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jīng)常撥捐給當?shù)氐墓聝涸海瑤椭切]有父母的孩子。
2. 這家公司每年都會撥捐一部分利潤給慈善機構(gòu),回報社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撥捐"與"幫助他人"聯(lián)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在撥動一個開關(guān),將財物分配給需要幫助的人,表達了撥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guān)于慈善事業(yè)和捐贈的信息,可以參與志愿活動,通過自己的行動實踐撥捐的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和我的同學們每年都會撥捐一些零花錢給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級組織了一次撥捐活動,為當?shù)氐睦先嗽壕栀浟艘恍┥钣闷贰?/p>
3. 高中生(16-18歲):我計劃參加暑假期間的志愿者活動,為災區(qū)的人們提供幫助和撥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