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勇
基本解釋
仁慈勇敢。《吳子·論將》:“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漢書·辛慶忌傳》:“質行正直,仁勇得眾心。”
成語(Idiom):仁勇(rén yǒng)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y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仁慈和勇敢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指的是仁愛和慈悲,勇指的是勇敢和堅毅。這個成語表示一個人具備仁慈和勇敢的雙重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既有仁愛的心,又有勇敢的行動。可以用來贊美那些在危險或困難時仍能保持仁愛和勇敢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曾經問他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質。孔子回答說:“仁和勇。”他解釋說,一個人必須有仁慈和慈悲的心,同時也要有勇氣去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勇是一個雙音節成語,由兩個具有獨立含義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仁勇的戰士,總是毫不猶豫地沖向危險。
2. 她是一個仁勇的醫生,總是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仁勇理解為“仁愛勇敢”,用來形容一個人既有仁愛的心,又有勇敢的行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仁者無敵”、“勇往直前”等,以擴大對于仁慈和勇敢品質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是一個仁勇的班長,經常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14歲):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仁勇的志愿者,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17歲):在面對高考壓力時,我們需要展現出仁勇的品質,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
4. 大學生(20歲):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發揚仁勇的精神,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