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泣
成語(Idiom):啼泣
發音(Pronunciation):tí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哭泣、悲傷的哭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啼泣是由“啼”和“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啼,指哭泣聲;泣,指哭泣。合在一起,形容悲傷時的哭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啼泣一詞常用于形容悲傷、傷心或痛苦的哭聲。可以用來描繪人們在失去親人、遭受挫折或面臨重大困難時的悲痛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啼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記載了楊震在官場上遭到壓迫和迫害時的悲痛哭泣。這個故事表達了楊震對不公正對待的不滿和悲傷,從而形成了“啼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啼泣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噩耗后,不禁啼泣起來。
2. 在母親臨終時,孩子們啼泣著告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啼泣”與“悲傷哭聲”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悲傷中大聲哭泣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還可以了解與“啼泣”相關的其他成語,例如“啼笑皆非”、“啼笑皆非”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當我丟了最喜歡的玩具時,我不禁啼泣起來。
2. 初中生(13-15歲):聽到父親生病的消息,我忍不住啼泣了起來。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成績出來后,她啼泣著向老師請教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