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豢
成語(Idiom):祿豢(lù huǎn)
發音(Pronunciation):lù h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貪污受賄,為私利不擇手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祿,指官員的俸祿;豢,指養豬。祿豢原本是指官員貪污受賄,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就像養豬一樣肆意索取。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官員貪污腐敗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祿豢一詞多用于描述官場腐敗、貪污受賄的現象。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擇手段、為了私利不顧廉恥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祿豢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定公十年》中的一則典故。故事講述了晉國定公十年,晉國的大夫鮑牧貪圖財富,為了達到自己的私利,他不僅索取賄賂,還以權謀私,甚至縱容貪污腐敗。后來,鮑牧的貪污行為被揭發,他因此被貶為庶人。這個故事成為了祿豢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祿豢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一心只想著祿豢,完全不顧民眾的利益。
2. 這個公司的高層祿豢,導致公司的利益受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祿豢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貪污受賄,為了自己的私利像養豬一樣肆意索取的場景,以此來聯想祿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了解官場腐敗、貪污受賄的現象,以及對社會的危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經常作弊,就像祿豢一樣不守規矩。
2. 初中生:我們社區的一些物業管理員貪污受賄,完全是祿豢的表現。
3. 高中生:政府官員的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祿豢已經成為社會的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