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怨
基本解釋
上天怨怒。《莊子·天道》:“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韓詩外傳》卷十:“夫天怨不全日,人怨不旋踵。至今弗報,何也?”《元史·宋本傳》:“刑政失度,民憤天怨,災異互見。”
成語(Idiom):天怨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上天對某人或某事的怨恨或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怨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指上天,代表了神明或自然力量,而“怨”表示怨恨或憤怒。天怨的基本含義是指上天對某人或某事的怨恨或憤怒。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所犯下的罪行或過錯已經觸怒了神明或自然力量,引起了它們的憤怒和報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怨一詞常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所受到的嚴重懲罰或災禍。它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犯下罪行或過錯,以免引起神明或自然力量的憤怒和報應。此外,天怨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或冤屈,暗示他們將來會受到正義的伸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天怨的具體故事起源暫無明確記載。然而,中國文化中有許多傳說和故事與天怨有關,例如《封神演義》中的故事,描述了人類和神明之間的斗爭以及神明對人類的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怨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為名詞,表示上天、神明或自然力量;“怨”為動詞,表示怨恨、憤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下了如此嚴重的罪行,天怨人怒,必定會有報應的。
2. 那個國家的統治者殘暴無道,天怨人怒,最終導致了他的滅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天怨”的技巧是將其與上天的憤怒和報應聯系起來。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犯下了嚴重的罪行,結果上天對他怒火中燒,向他降下了各種災禍和懲罰。通過將成語與生動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住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天怨相關的故事和傳說,了解不同文化中關于神明和自然力量的觀念。此外,你還可以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歷史事件或哲學著作,深入探討人與自然、人與神明之間的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偷了同學的錢包,天怨人怒,被老師發現了。
2. 初中生(14歲):那個獨裁者對人民實行了殘暴統治,天怨人怒,最終被推翻了。
3. 高中生(17歲):他背叛了朋友,天怨人怒,失去了所有的信任和友誼。
4. 大學生(20歲):這個公司對員工的不公平待遇引起了天怨,導致了大規模的罷工和抗議活動。
希望以上關于“天怨”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