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問
體問(tǐ wèn)
發音:tǐ wèn
基本含義:指通過實地觀察或親身體驗來探索、探究問題的答案。
詳細解釋:體問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體”指親身實踐或實地觀察,而“問”表示提出問題。體問的含義是通過親身體驗或實地觀察的方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僅僅依靠理論或口頭探討。
使用場景:體問常常用于描述學習、研究或探索問題時的態度和方法。它強調實踐和經驗對于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學科和領域,例如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社會調查等。
故事起源:體問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告子上》:“夫子曰:‘是非,體也;是非之問,問也。’”這段話表達了孟子對于學習和思考的態度,他認為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來了解問題的真相,才是真正的學問。
成語結構:體問的結構是由兩個意義相關的字組成,其中“體”表示實踐和體驗,“問”表示提問和探究。
例句:
1. 他喜歡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總是積極地體問問題。
2. 在科學研究中,體問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實驗和觀察,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記憶技巧:可以聯想成“體驗問題”。將體問與通過親身體驗來解決問題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體問相關的成語,例如“親歷其境”、“親身經歷”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于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親自去實地考察,因為體問能讓我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問題。
初中生:在科學實驗課上,老師鼓勵我們通過實踐來體問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科學原理。
高中生:大學的研究生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體問精神,鼓勵他們通過實踐和實驗來探索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