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
基本解釋
(1).謂開國受命之王。多指 周文王 、 周武王 。《書·大誥》:“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 孫星衍 注引 鄭玄 曰:“受命曰寧王。” 孫星衍 疏:“ 鄭 注見《書》疏,云‘受命曰寧王’者,《君奭》云‘惟寧王德’, 鄭 注云‘寧王者 文王 也’。又注《洛誥》云‘ 周公 謂 文王 為寧王, 成王 亦謂 武王 為寧王。此一名而二人兼之。’”一說,寧王指 文王 ,“寧”當作“文”。參閱 曾運乾 《尚書正讀》。
(2).指 唐 李憲 。 睿宗 長子,封 寧王 。善音律。死后, 玄宗 封為 讓皇帝 。 唐 溫庭筠 《彈箏人》詩:“ 天寶 年中事玉皇,曾將新曲教 寧王 。”
(3). 明 朱權 。 朱元璋 第十七子,封于 大寧 ,稱 寧王 。自號 臞仙 ,又稱 涵虛子 、 丹丘先生 ,著《通鑒博論》、《漢唐秘史》、《太和正音譜》,以及雜劇十二種。
成語(Idiom):寧王
發(fā)音(Pronunciation):níng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困境中保持冷靜、不慌不忙、鎮(zhèn)定自若的態(tài)度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寧王是由“寧”和“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寧,表示平靜、安定;王,表示君主、統(tǒng)治者。寧王原指寧靜的君主,后來引申為指在困境中保持冷靜、不慌不忙、鎮(zhèn)定自若的態(tài)度和行為。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在困難或危險面前,保持冷靜、沉著應對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寧王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和鎮(zhèn)定自若的態(tài)度和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冷靜處理問題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寧王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叫做寧王的君主,他治理國家有方,百姓安居樂業(yè)。有一天,寧王突然接到了一個緊急的消息,他的國家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威脅。面對這個突發(fā)情況,寧王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保持冷靜、沉著應對,最終成功地擊退了敵人。由于寧王在危機時刻表現(xiàn)出的冷靜和鎮(zhèn)定,后來人們就用“寧王”來形容在困境中保持冷靜的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寧王是一個主謂結(jié)構(gòu)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考試的時候,他總是能夠保持寧王的狀態(tài),從容應對各種問題。
2. 雖然面對困難,他始終保持寧王的態(tài)度,沒有被困境擊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寧王”這個成語與寧靜的君主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寧王在困境中保持冷靜、不慌不忙、鎮(zhèn)定自若的形象。也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例如“泰山壓頂不彎腰”,強調(diào)在困境中堅持不屈;而“寧王”則強調(diào)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和鎮(zhèn)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成語的來源和用法,可以查閱相關的成語詞典或故事集。同時,可以積累更多類似含義的成語,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時,我要像寧王一樣保持冷靜,不被緊張影響。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寧王一樣保持冷靜,積極尋找解決辦法。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學會寧王的態(tài)度,保持冷靜和沉著應對各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