齎貢
成語(Idiom):齎貢
發音(Pronunciation):jī g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帶著貢品去拜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齎,帶著;貢,貢品。齎貢原指帶著貢品到官府或上級拜訪,后來引申為帶著禮物或貢品去拜訪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齎貢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攜帶禮物或貢品去拜訪他人,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和禮貌。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帶著特殊的禮物或貢品去拜訪重要的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記載,齎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三十四·孝文本紀》中。當時,漢文帝劉恒在位,他對人民十分仁愛,經常聽取百姓的意見和建議。有一天,一位名叫孟嘗君的大臣想要上書給漢文帝,但他擔心自己的建議不會被重視。于是,他決定帶著一些珍貴的貢品去拜訪漢文帝,以此來引起他的注意。孟嘗君成功地得到了漢文帝的關注和贊賞,這個故事就成為了“齎貢”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齎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帶著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齎貢給新任老師。
2. 這位外交官齎貢了一份珍貴的禮物給國家元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齎貢”記憶為“帶著貢品去拜訪”。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帶著一份特別的禮物去拜訪重要人物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和禮儀文化,可以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朝貢制度和禮儀規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帶著一盒巧克力齎貢給班主任老師。
2. 初中生:他帶著一束鮮花齎貢給校長。
3. 高中生:她帶著一幅自己畫的畫齎貢給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