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庶
基本解釋
猶臣民。《書·大禹謨》:“惟茲臣庶,罔或干予正。”《后漢書·爰延傳》:“位臨臣庶,威重四海。” 宋 曾慥 《高齋漫錄》:“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錢氏 有國日, 越州 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清 侯方域 《朋黨論上》:“夫主上居深宮之中,與臣庶隔絶,常恐天下之欺己,而密以為防。”
成語(Idiom):臣庶(chén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臣子和百姓,表示國家政權的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臣庶是由“臣”和“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臣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員,庶指的是百姓。臣庶一詞表示官員和百姓共同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政權,也意味著國家政權的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臣庶一詞常用于形容國家政權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居樂業。可以用于描述社會和諧、民生安定、政府治理有方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臣庶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中的《臣庶序》一篇中。這篇詩描繪了周文王在位時,官員盡職盡責,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表達了對文王治理的贊美和祝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臣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臣”是名詞,指的是官員;“庶”也是名詞,指的是百姓。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官員和百姓共同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政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國家,官員和百姓共同努力,臣庶一體,國家穩定繁榮。
2. 只有官員能夠盡職盡責,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實現臣庶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臣”和“庶”兩個字的意義進行聯想記憶。臣可聯想為官員,庶可聯想為百姓。通過將這兩個詞進行對比和聯系,可以幫助記憶臣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臣庶相關的成語和詩詞,如“君臣一體”、“庶人”等。同時,也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深入理解臣庶這個成語的文化背景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我們的國家,官員和百姓一起努力,臣庶一體,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2. 初中生:只有政府能夠關心民生,百姓才能夠享受到臣庶的幸福生活。
3. 高中生:一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離不開官員和百姓的共同努力,臣庶的和諧是國家繁榮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