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斑衣戲彩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yī xì c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輕浮、不正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斑衣指的是花衣服,彩指的是五顏六色的顏色。斑衣戲彩比喻人的言行舉止輕浮、不正經,沒有莊重和穩重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不端正,不嚴肅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斑衣戲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相傳西漢時期,董仲舒的一個學生叫斑衣,他喜歡穿著花衣服,而且經常做一些輕浮、不正經的行為,不受他人的尊重。因此,人們用“斑衣戲彩”來形容那些言行舉止輕浮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輕浮,總是斑衣戲彩,不得人心。
2. 這個人看似文雅,卻常常斑衣戲彩,不值得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斑衣戲彩的形象與一個穿著花衣服、行為輕浮的人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輕浮、不正經相關的成語,如“輕佻浮躁”、“輕狂浮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斑衣戲彩,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他的言行舉止太斑衣戲彩了,完全不像一個成熟的人。
3. 高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平時看起來很文雅,但實際上卻斑衣戲彩,大家都不太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