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架子
基本解釋
即馬架。 丁玲 《杜晚香》:“我剛到農場,思想不穩定,不知怎樣讓部長知道了,他找到我住的馬架子。”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一:“他又拔炕,漫墻,掏掉煙筒里的黑煙,三五天工夫,把一個破馬架子,修成一個新房子。”參見“ 馬架 ”。
成語(Idiom):馬架子
發音(Pronunciation):mǎ jià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驕傲自大,擺架子,裝腔作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架子是指人擺出一副驕傲自大、裝腔作勢的樣子。這個成語源自于戰國時期的故事,當時有位騎士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經常騎著馬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因而被人們戲稱為“馬架子”。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擺架子、裝腔作勢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自負、傲慢的人,特別是那些喜歡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看不起別人的樣子的人。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的傲慢和自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戰國時期有位名叫公孫龍的騎士,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經常騎著馬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有一次,他騎著馬經過一個小村莊,看到村民們在田地里勞作,他不屑一顧地說:“你們這些平民百姓,只配為我這樣的大人物勞作。”村民們聽后都非常氣憤,紛紛議論起來。后來,人們就開始戲稱他為“馬架子”,用以嘲笑他的傲慢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馬”指代馬匹,“架子”指代姿態或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擺出一副馬架子,讓人很難接近。
2. 別跟他爭論了,他就是個馬架子,不會聽別人的意見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騎在馬上,擺出一副傲慢自大的姿態,裝腔作勢地行走,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高架子”、“擺架子”等。這些成語都與人的傲慢自大有關,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中的豐富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擺出一副馬架子,不和我們一起玩。
2. 初中生:那個學生上課時總是擺出一副馬架子,不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
3. 高中生:他在班級里擺出一副馬架子,自以為是,不愿意與同學們交流。
4. 大學生:有些老師上課時喜歡擺出一副馬架子,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