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綽
成語(Idiom):逼綽
發音(Pronunciation):bī c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行動等十分得體、恰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逼,指接近;綽,指恰當、得體。逼綽形容言行得體、恰當,不過分、不偏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逼綽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得體、恰當,不失禮儀和風度。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優雅、得體的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逼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禮記·玉藻》。原文是:“禮者,尊貴之至也。故君子之言,逼綽而不暴,故尊貴之至也。”意思是說,禮儀是尊貴的表現,所以君子的言辭應該得體而不過分,這樣才能顯示出尊貴的地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逼綽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舉止總是逼綽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位演講者的談吐逼綽,讓人不禁對他的修養佩服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逼綽的發音與“必綽”進行聯想,必綽意味著必需恰當得體,從而幫助記憶逼綽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逼綽相關的成語,如逼上梁山、逼上絕路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逼綽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舉止很逼綽,老師常常表揚他。
初中生:她的演講逼綽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生:他的言辭逼綽而不失深度,很受同學們的尊敬。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逼綽的言談舉止能夠展現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
成年人:在商務場合,逼綽的形象和談吐能夠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