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息
基本解釋
◎ 子息 zǐxī
(1) [son;male offspring]∶子嗣
(2) [interest]∶利息
詳細解釋
(1).子嗣,兒子。《三國志·蜀志·張裔傳》:“ 恭 之子息長大,為之娶婦,買田宅產業,使立門戶。” 唐 賈島 《哭孟郊》詩:“寡妻無子息,破宅帶林泉。”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一折:“雖然咱有家私,我這眼前無一個子息。” 清 李漁 《奈何天·媒欺》:“老身年逼桑榆,又無子息,止靠著半子終身。”
(2).泛指兒女。 郭沫若 《山中雜記·芭蕉花》:“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贅。”
(3).借貸的利息。《管子·輕重丁》:“ 崢丘 之戰,民多稱貸,負子息,以給上之急,度上之求。” 郭沫若 等集校:“錢分母錢子錢,見《周語》下。‘子息’即《周禮·小宰》《注》所謂‘貸子’。”
(4).孳生蕃息。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 猗頓 , 魯 窮士,聞 陶朱公 富,問術焉。告之曰:‘欲速富,畜五牸。’乃畜牛羊,子息萬計。”
成語(Idiom):子息(zǐ xī)
發音(Pronunciation):zǐ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兒子或后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息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子”和“息”兩個字組成。在古代,子指兒子,息指后代。子息表示兒子或后代的意思,常用來形容子孫后代的繁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息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后代或子孫。它可以用來表達對家族繁榮的期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子女或后代的成就和功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其中的《小雅·子衿》一詩中有句:“孔曰成子,維子之衿。”這句話中的“子”就是指兒子或后代,后來演變成了表示子孫后代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子息是一個表示兒子或后代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子息才華橫溢,將來必定能成為一代宗師。
2. 這個家族的子息世代勤奮好學,成為了當地的學術翹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子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兒子或后代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像是一股不息的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家庭、后代相關的成語,如子孫滿堂、子孫萬代等,以豐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有很多子息,讓我們家族繁榮發展。
2. 初中生:他的子息都在國外留學,將來肯定會有出色的成就。
3. 高中生:他的子息將來有望繼承他的事業,成為一代巨擘。
4. 大學生:作為家族的子息,我要努力學習,為家族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