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餒
基本解釋
(1).飢餓。《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夫輕忍飢餒之患,而必全壺餐,是將不以 原 叛。” 唐 韓愈 孟郊 《斗雞聯句》:“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吃糠》:“怎的把糠來救得人飢餒?”
(2).指飢餓的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水旱不調,年穀不登,人民飢乏,道薦飢餒。”
飢餓。饑,通“ 飢 ”。《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五年》:“山路隘險,魚貫而出,風雪晦冥,文武饑餒。” 謝樹瓊 《詠懷》:“腹中雖饑餒,飲啄猶自閒。”
成語(Idiom):饑餒(jī něi)
發音(Pronunciation):jī n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餒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非常饑餓的狀態。饑餒是由饑和餒兩個字組成的,饑表示饑餓,餒表示沒有能量,無法滿足需求。饑餒可以用來形容人因為長時間沒有吃東西而感到非常饑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餒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描述人們饑餓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沒有食物可吃的時候。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饑荒、災難或貧困環境中的饑餓感。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長時間沒有進食或沒有得到滿足的感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一個叫做齊桓公的國君。在齊桓公統治時期,國家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足。有一次,齊桓公問他的宰相曰:“君臣之間,何謂饑餒?”宰相回答說:“饑餒之辭,不敢當。”這個故事中的饑餒被用來形容國家和人民都非常富裕,沒有任何饑餓的感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餒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字組成,前一個字是饑,后一個字是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旅行中迷路了,餓得饑餒。
2. 這個地區由于干旱導致糧食嚴重減產,人們饑餒難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饑和餒兩個字分開記憶,饑表示饑餓,餒表示沒有能量。可以將餓的樣子和沒有能量的感覺與饑餒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饑餒相關的成語,如“饑不擇食”、“饑寒交迫”等。還可以了解有關饑餓問題和貧困的相關知識,了解解決饑餒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跑了一整天,回到家已經饑餒得不行了。
2. 初中生:他們在山里迷路了,饑餒得只能吃野果。
3. 高中生:在戰爭期間,很多人因為饑餒而失去生命。
希望這個關于“饑餒”的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