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登
基本解釋
不相當。《水滸傳》第十四回:“他的親眷相識,我都知道,不曾見有這個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蹺蹊。”
成語(Idiom):不相登(bù xiāng dēng)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iāng d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相上下,平分秋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兩個或多個人、物在某一方面或某種程度上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平分秋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兩個或多個人、物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品質等相當,沒有明顯的差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人間訓》記載了一個關于“不相登”的故事。相傳古代有兩位名將,一位姓趙,一位姓韓,他們在武藝上一直互不相讓,誰也無法取得勝利。后來,趙將軍提出了一個比武的條件,誰能夠擊敗對方,就將對方的大腿切下來獻給國君。結果,兩位將軍斗了三天三夜,最終不分勝負。國君見狀,感嘆道:“真是不相登啊!”從此,人們用“不相登”來形容兩個人或物在某一方面沒有明顯的差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bù):否定詞,表示沒有;相(xiāng):相同;登(dēng):上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人的成績都很好,真是不相登。
2. 這兩幅畫的技藝都非常高超,不相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相登”與“不相上下”進行對比,兩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都表示沒有明顯的差距。可以通過多次重復記憶和使用這個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不相上下”、“不相伯仲”等,進一步擴展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人的畫畫技術都很好,不相登。
2. 初中生:這兩個球隊實力相當,比賽結果不相登。
3. 高中生:他們兩個人的成績都很好,不相登,都是學習的優等生。
4. 大學生:這兩個作家的寫作水平都很高,不相登,都是文壇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