詒厥
成語(Idiom):詒厥
發音(Pronunciation):yí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失去了理智,行為荒唐可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詒厥是由兩個古代漢字組成的成語,詒意為喪失理智,厥意為荒唐可笑。合起來表示一個人失去了理智,行為荒唐可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荒唐可笑,毫無理智可言。可以用在諷刺、批評或調侃他人的時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講述了孔子與一個名叫子厚的學生的對話。子厚對孔子提出的問題回答得很荒唐可笑,孔子不禁感嘆:“詒厥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詒厥”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真是詒厥,完全失去了理智。
2. 這個電視劇中的角色行為詒厥,讓人哭笑不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詒厥”與“喪失理智,行為荒唐可笑”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喪失理智的狀態下,做出了很荒唐可笑的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理智和荒唐有關的成語,如“顛三倒四”、“癡心妄想”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舉止真是詒厥,大家都覺得他很可笑。
初中生:這部電影中的主角行為詒厥,讓觀眾捧腹大笑。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太詒厥了,完全不符合社會的常規。
大學生:他的邏輯思維太詒厥了,完全無法理解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