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徒
基本解釋
(1).按徒刑處理。《周書·宣帝紀》:“見囚死罪竝降從流,流罪從徒,五歲刑已下悉皆原宥。”
(2).有徒眾跟隨著。 唐 韓愈 《進學解》:“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
主張合縱者。《韓非子·存韓》:“夫 趙氏 聚士卒,養從徒,欲贅天下之兵。” 陳奇猷 集釋:“從徒謂言合從之徒。”
成語(Idiom):從徒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從徒指的是一個人跟隨別人學習,但只是模仿而沒有真正掌握技能或知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徒由兩個字組成,從意為“跟隨”,徒意為“學習者”。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只是跟隨別人學習,但并沒有真正掌握所學的技能或知識。它強調了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模仿,而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從徒通常用來形容那些只是模仿別人而沒有真正學到東西的人。它可以用于批評那些沒有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于警示自己不要只是盲目跟從別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位名叫樂羊子的學者。樂羊子曾經跟隨名師學習,但只是模仿他的一些行為和言辭,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后來,樂羊子被人戲稱為“從徒”,意思是他只是一個模仿別人的學徒,沒有真正的學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一個從徒,只會模仿別人的風格,沒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2. 不要只是做一個從徒,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創新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從徒與模仿行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只是在追隨別人,卻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新能力。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從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學者和他們的學問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從徒的含義和警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是一個從徒,總是模仿我做的事情,沒有自己的主意。
2. 初中生:不要成為一個從徒,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3. 高中生:他只是一個從徒,一直模仿著他的偶像,卻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創意。
4. 大學生:不要只是成為一個從徒,要有自己的見解和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