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管窺筐舉
發音(Pronunciation):guǎn kuī kuāng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對事物的了解或認識非常膚淺,只能從表面現象來判斷,缺乏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管窺筐舉”由“管窺”和“筐舉”兩個詞語組成。其中,“管窺”指的是從窗戶或縫隙中窺探,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無法全面了解;“筐舉”指的是將筐子抬起來,只能看到筐子里的東西,而無法看到筐子之外的部分。因此,“管窺筐舉”形容人對事物的了解非常膚淺,只能從表面現象來判斷,缺乏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管窺筐舉”常用于形容人的見識淺薄、認識膚淺,無法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內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有一位名叫管仲的大臣,他非常聰明智慧,深得國君賞識。有一天,國君命令管仲去考察國內的民情,管仲答應了。然而,管仲只是從窗戶和門縫中窺探,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現象,無法真正了解民情?;氐絿媲?,管仲只能憑借這些膚淺的了解向國君匯報。國君聽后大為失望,就用“管窺筐舉”來形容管仲的見識淺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從網上看了一些資料,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只是管窺筐舉。
2. 你不能只憑一些表面現象就下結論,那樣只能是管窺筐舉。
3. 要全面了解一個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否則就是管窺筐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站在窗戶前,試圖從窗戶中窺探,但只能看到窗戶內的一部分,無法全面了解事物。這樣形象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知半解”、“膚淺”等,來豐富對于認識膚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看了一本書,對這個故事的了解只是管窺筐舉。
2. 初中生:他只是聽了一些別人的說法,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只是管窺筐舉。
3. 高中生:要真正了解歷史,不能只看教科書,否則就是管窺筐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