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禳
成語(Idiom):厭禳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àn r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厭惡祭祀、祈福等宗教儀式,也可指厭煩、厭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厭禳是由“厭”和“禳”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厭”表示厭煩、厭惡;“禳”表示祭祀、祈福。合在一起,表示對祭祀、祈福等宗教儀式感到厭煩、厭惡,也可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感到厭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繁瑣的宗教儀式或重復的工作感到不耐煩、厭倦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對某種事物或環(huán)境感到厭煩、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晉書·嵇康傳》中。嵇康是晉朝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有一次參加了一場盛大的宗教儀式,但對這種儀式感到非常煩躁和厭煩,于是寫下了“厭禳”這個成語,來表達他對這種宗教儀式的不滿和厭惡之情。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那些繁瑣的宗教儀式感到厭禳,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2. 這份工作一成不變,讓他感到厭禳,想要換個新的環(huán)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厭禳”拆分為“厭”和“禳”兩個部分,加深記憶。同時,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參加一場繁瑣的宗教儀式,感受到厭煩和厭惡的情緒,進一步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宗教儀式、厭倦相關的成語,如“厭棄”、“厭倦”等,擴展對這一主題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每天寫作業(yè)感到厭禳,希望可以多玩一會兒。
2. 初中生:學校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校慶活動,但我對這種儀式感到厭禳,覺得沒有意義。
3. 高中生:高三的學習壓力很大,我對每天的復習感到厭禳,想要放松一下。
4. 大學生:每個學期都要進行一次實習,但我對這種重復的工作感到厭禳,想要嘗試一些新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