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
基本解釋
(1).趨從正道。《易·隨》:“《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 孔穎達 疏:“所執官守正,能隨時渝變以見貞正,則往隨從。” 唐 孔穎達 《毛詩正義序》:“作之者所以暢懷舒憤,聞之者足以塞違從正。”
(2).依從正體。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吾昔初看《説文》,蚩薄世字,從正則懼人不識,隨俗則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筆也。”
(3).遵循,修正。 明 唐順之 《送陸訓導序》:“昔者 孔子 患 鄭 衛 之聲亂於《雅》《頌》,乖剌無所從正,乃周流四方。”
成語(Idiom):從正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從正指從正面、正直的角度出發,表示以正義、誠實、公正的態度對待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正一詞來源于《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君子好逑”一句,意為君子善于選擇配偶,賢良的人會從正面的角度來選擇自己的伴侶。從正所指的是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要以正直、公正、誠實的態度出發,不偏不倚地對待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從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為人正直,言行端正,不偏不倚。也可以用來要求他人在處理事情時要遵循正義和公正的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周南·關雎》中的“君子好逑”一句,啟發了人們對于從正的理解,認為一個人要以正直、公正的態度來選擇配偶。這個觀點逐漸延伸到其他方面,形成了從正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從”表示從某個角度或者立場出發,“正”表示正直、公正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從正出發,對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都非常公正。
2. 作為一名法官,他要始終堅持從正的原則,公正地審理每一個案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從正”理解為從正面的角度出發,以正直、公正的態度對待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正直、公正相關的成語,如“正大光明”、“公正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從正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個同學。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時刻保持從正的態度,不做任何違法的事情。
3. 高中生:在做決策時,我們要從正出發,考慮到各方面的利益,做出公正的決策。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從正的角度看待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