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髭
成語(Idiom):摘髭(zhāi xī)
發音(Pronunciation):zhāi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摘去胡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摘髭是指摘去胡須,特指摘除虛假的外表,揭露真實的本質。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揭發真相、揭露欺騙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摘髭常用在討論揭露真相、揭發欺騙的情境中。可以用于描述揭露黑幕、揭露謊言的行為,也可以用于表達對虛偽、偽裝的批評和不贊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摘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書·王僧辯傳》中。王僧辯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他卻喜歡打扮得很隨便,常常不理睬自己的儀容。有一天,有人對他說:“你有這么多才華,為什么不修飾一下自己的外表呢?”王僧辯聽后,不以為然地說:“摘髭不摘須,我才華不減分。”他用這句話表達了自己對外表的不重視,強調了內在才華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摘髭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摘”和名詞“髭”組成。其中,“摘”表示摘取、除去的意思,“髭”指胡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敢地摘髭,揭露了那個官員的貪污行為。
2. 這部紀錄片摘髭揭示了歷史上某些事件的真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摘除虛假的外表就像摘去胡須一樣,通過這個形象的聯想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揭露真相、揭發欺騙相關的成語,例如“揭竿而起”、“打草驚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摘髭揭露了同學作弊的行為。
2. 初中生(12-15歲):這本書摘髭揭示了歷史上某些事件的真相。
3. 高中生(15-18歲):她摘髭揭露了公司內部的腐敗行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通過網絡摘髭,揭發了某家企業的違法行為。